新闻中心
蓝戈产品
联系蓝戈
  • 生产公司:蓝戈医药用品(北京)
    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密云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云腾路13号
    电 话:010-69804802
    传 真:010-69804831
    邮 箱:info@longood.net
    京公网安备 11022802210102
    京ICP备10200325号


    生产公司:光谷蓝戈药业(武汉)
    有限公司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大道818号
    电 话:027-81781288

  • 医疗器械进入最好时代 新医改带来8万亿蛋糕

    2024-4-20 23:18:56 您是第 2898 位浏览者

        来源:搜狐证券 作者:证券综合报道

        曾经,医疗器械在我国是一个极小的产业,直至2009年创业板开市,国内陆续出现一些小型医疗器械公司,形成医疗器械板块。然而,短短几年过去,医疗器械板块已经成为市场最为关注、最具备确定性成长的板块之一。与此同时,行业

    并购浪潮此起彼伏,医疗器械正站在聚光灯下,接受大家的注目。但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较大的问题,行业极度分散、产品技术水平较低,且没有一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不过,在政策持续支持、医疗服务扩容、行业秩序和结构优化的大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更好发展。有专家称,去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额已经达到约2000亿元,预计2016年左右将再翻一番。

        本期行业聚焦在医疗器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从行业现状、未来趋势、潜力子行业、重点公司等多个维度剖析,详解医疗器械的发展特性及投资方向。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一般给人以“大行业、小公司”的固有印象。一方面,医疗器械产业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拥有政策上持续的红利,也有着市场扩容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但同时,我国目前尚未有一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公司,技术相对落后,“小、散、乱”仍然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市场,器械和药品的消费额比例大约为1:1,而我国的医疗器械消费仅占到药品的约14%,比例严重畸形。

      不过,在医疗器械行业,在性价比高、服务好等优势下,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正在逐年上升。

      医疗器械与药品消费额比例畸形

      医疗器械是我国近几年发展最快的行业,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然而,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我国药品销售额远远大于医疗器械。

      根据医药物资协会发布的《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 (以下简称 “蓝皮书”)》,自2001年至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179亿元增长到170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2年间增长了近9.4倍。

      不过,我国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消费额比例严重畸形。

      据了解,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在全球市场,器械和药品的消费额比例大约为1:1,而我国的医疗器械消费仅占到药品的约14%。东莞证券[微博]在报告中指出,除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外,这与长期“以药养医”的畸形行业规则有关。

      不过,一位公募医药行业研究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医疗器械的使用比例较小,说明这个行业存在巨大的前景和空间,远未达到天花板。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活跃,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使我国成为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在整个医疗行业中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正遵循着发达国家逐步 “重器械、轻药品”的发展路径。

      从过去几年的复合增长率来看,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龙头威高股份(01066,HK)、迈瑞医疗、鱼跃医疗(002223,SZ)的增速已经超过了以云南白药(000538,SZ)、恒瑞医药(600276,SH)为代表的制剂企业龙头,这说明我国医疗消费“重治而轻防,重药而轻器”的现象正在改变。

      Pharmalive咨询公司分析人士预测,2050年,我国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所占份额将达25%,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家新医改投入、人口老龄化和居民保健需求增长。

      行业分散、产品低端

      尽管行业被看好,但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仍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其中,行业极度分散、产品技术水平低端。相关人士介绍,我国医疗器械绝大多数被外国品牌占据,例如约80%的CT机、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以及60%的睡眠图仪,均是外国品牌的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医疗器械龙头公司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医疗器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需要时间积累。这些年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一直以仿制为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状态。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对于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政策导向不够,研发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及风险投资机制和信息市场建设尚不健全等,我国医疗器械新产品研究缺少鼓励创新机制和宏观环境。因此,众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不愿或不能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就把焦点投到了开发时间短、见效快的仿制品种上。

      但是在发达国家,该人士介绍称,很多创新都由小企业完成,大型企业例如强生、美敦力原创很少,更多通过并购。该人士也强调,仿制为主的道路可能会侵害原研企业的知识产权,因此,近年来医疗器械专利纠纷时有发生,特别是耗材类产品。

      不过,该人士也提到,尽管我国目前自主创新水平还不够,但即使是仿制国外产品,国产器械也拥有广阔空间。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国产器械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些性价比极高的产品使得进口替代成为趋势。

      另一方面,我国医疗器械集中度总体偏低,还未形成规模效应。截至2012年底,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模已经达到了17.78万家,90%左右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年收入在一两千万以内的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企业。而生产电子监护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心电生理设备、X射线断层扫描设备、CT等拥有自主品牌的高技术含量产品且收入规模过五亿的企业并不多。这使企业与医院的谈判能力较低。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变,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有资金优势的企业正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品牌效应,预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整合必将持续。

      国产化进程加速

      大概十年前,国产医疗器械主要以一些小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为主,例如温度计、注射器等。现在我国出现了不少中端产品,例如监护仪、心脏支架等,高端产品也开始出现,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正在逐年上升。

      与此同时,由于国产医疗器械与进口产品存在巨大价格差,在医疗改革医疗控费的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替代趋势明显,正在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据相关人士介绍,医疗器械进口产品价格远高于国产,以CT机为例,64排以上属于高端机型;32排~64排属于中高端;4排~16排属于中端产品;单双排属于低端。目前我国国产产品基本为中低端,价格在100万元~150万元左右,而进口产品多是中高端产品,价格昂贵,一台机器高达千万元。并且,我国进口医疗设备的价格普遍高于欧美日等原产国价格的50%~100%,比如TOMO放射治疗系统等设备,在欧美日等国家多为250万美元,但我国进口多在500万美元以上。

      某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进口器械之所以昂贵,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中国的医生有非常强的‘崇洋’心理,认为国产始终不如进口;第二,一些大型海外企业品牌知名度非常高;第三,公立医院是财政拨款,尽管一些进口设备价格昂贵,但也会购买。”

      不过,国内一些优质厂家的优势在于:一是性价比,多数中端产品如器械低端耗材类、监护仪、中低端彩超、诊断类,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劣势不大,价格却是进口的一半左右,容易赢得基层医院和一些大型医院的青睐;二是服务,我国器械厂家很多都以配套服务制胜,进口厂家对基层医院基本覆盖不到,工程师数量有限,服务是很大的问题。而国产厂家对器械的维护和医院的覆盖更广。

      我国医疗器械正在不断走向成熟,随着人口老龄化、收入水平提高以及保健意识增强,未来医药卫生重心会逐步从治疗向保健和预防转变,与治疗用药品相对。家用医疗器械与保健品类似,属于弹性需求,随着生活水平提升,空间巨大。

      前景展望

      政策护航 并购开路 医疗器械行业剑指8万亿“蛋糕”

      政策给力且持续支持使得医疗器械产业能够享受足够的政策红利,医疗服务大扩容带来的增量需求给予行业一个足够高的天花板;越来越活跃的兼并重组将行业秩序和结构优化,打造领军型企业。

      三股力量交汇共振,带领医疗器械进入“最好的时代”。

      政策红利持续推动

      经历数年市场扩容后,药品行业面临较大政策干扰,如招标、降价,近几年,政策面偏紧的药品市场发展速度明显下降。而医疗器械行业处于产业周期早期,鼓励性政策占据主导且刚刚进入“政策蜜月期”,行业有望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未来,医疗器械行业会有更多政策扶持,较药品有更大的比较优势。

      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健康服务业”大概念,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力争到2020年,把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从现在的2万亿元提高到8万亿元以上。医疗器械属于健康管理领域,该政策对健康护理类医疗器械等直接形成利好。自该政策出台后,市场对于医疗器械的关注开始逐渐升温。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是医疗器械政策大年。实际上,医疗器械行业已经很多年没有新政策了,比如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2000年颁布的,现在已经实行14年,并且中途没有对该条例进行任何修改,但我国器械行业在这14年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直至今年3月21日,国务院公布了新版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增加了很多支持行业发展的内容,更加符合目前的发展趋势,更加鼓励技术创新,积极推动医疗器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创新。同时,新修订的监管条例还放宽了对医疗器械研发的要求,由原来的必须有厂房、生产条件后才能进行注册认证,变更为只要达到创新条件有项目就可以批,获批后甚至可以委托别的厂商做,这大大节约了研发成本和周期。

      与此同时,今年2月,我国食药监总局颁发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对器械创新给予鼓励。该政策提到,相关监管部门将在确保上市产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针对创新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该政策对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更具代表意义的是5月26日晚,卫计委火速启动首批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并选择数字化X线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种基本医疗设备为第一批遴选品目,这给国产医疗器械行业一个积极的信号。国金证券研报认为,入选的目录产品将有望成为国产化设备的标杆,通过政策红利加速市场化进程,并且最终通过进口替代降低医疗成本。(每日经济新闻)

    新医改带来增量需求

      另一方面,医疗服务产业的大扩容给医疗器械产业带来了一片蓝海。

      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大多仍停留在中低端产品,因此,政策鼓励下快速扩容的基层医院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厂商的必争之地。

      今年5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2014年医改的第一大任务。其中,文件明确表明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并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新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700个,使试点县(市)的数量覆盖50%以上,覆盖农村5亿人口。县一级公立医院的大规模新增意味着市场容量的增大,而医院的建设必须有医疗器械作为支撑,这对于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我国目前有县及县以上医院1.3万家,乡(镇)卫生院5.2万家,医院病床数达300多万张,基层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远高于医院,但是医疗器械配备水平较低。基层医改推动了各级政府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基层看病报销比例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空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而在目前国内中低端医疗设备采购中,本土企业高居榜首。同时,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将日益扩大,这将大大有利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国产领头羊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此外,国家逐渐放开民营资本办医,且加大了财政、土地规划、税收、医保等支持力度,将加速设备资本布局医疗服务领域,民营医院加速发展也导致优秀的国产医疗器械拥有巨大的市场。

      陈红彦向记者表示,医疗改革带给医疗器械爆发式增长是显而易见的,医院多了,医疗设备需求自然就会更多。同时,我国大型医院面临更新换代,很多旧的器械需要淘汰,这在最近十年会逐渐明显,也促使医院临床器械的需求增长。

      同时,我国医疗器械与药品占比严重畸形的因素——“以药养医”是此次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

      东莞证券认为:“以药养医”的破除是大势所趋,医改尽管坎坷,但是医药、器械和医疗服务之间的不合理结构终将得以修复,医生的技术价值得以体现,从而带动医疗器械的大发展。而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将提高医疗器械医保覆盖率和报销比例,如透析等。

      并购来袭促行业快速整合

      具备多样化、创新快、跨界难特性的医疗器械,通过自身力量形成规模化集团存在困难,因此,行业并购重组将是未来一大推动力。

      医疗器械大多数都是中小型公司,国内几乎还没有一家形成集团化的器械类企业。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注册壁垒都要远远低于药品,除了三类器械,一类和二类器械的产品注册周期都比较短,一般都不会超过1~2年,相比之下,药品的研发投入更大并且注册周期更长,壁垒高出不少。并且,医疗器械盈利更容易,很多企业收入规模在3000万元左右,但净利润能够到1500万元甚至2000万元,而药品领域,几千万收入规模的企业还在盈亏平衡点挣扎,这些都是导致器械类公司偏小的原因。

      同时,器械品种非常多,需求也呈现多样性,据海通证券研报介绍,以超声为例,可以分为液晶显示屏和CRT显示器,有彩超和黑白超,有台式机和便携机等区别,一个小类产品就可能有很多种型号。产品需求的多样性给了众多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因此,尽管整个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去年已经在2000亿元左右,但由于产业细分过多,落实到单个小领域的市场空间非常狭小。彩超和骨科已经属于市场空间比较大的领域,但市场规模仍然在80亿元~100亿元左右。而药品领域的市场空间则大不少,天士力(600535,SH)的复方丹参滴丸单产品都能做到近20亿元。

      上述特性使得医疗器械行业做大的动力缺乏,无法打造品牌效应,产品不规范。

      实际上,海外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企业之间的不断并购。1999年~2011年,全球医疗, 器械行业上市企业并购相关金额高达5508亿美元,并购次数也高达6000多次。GE在2004年~2009年相关并购次数达到59次,使得行业能够快速整合并且以龙头企业带动快速发展。

      因此,从我国而言,近年来涌动的并购浪潮将成为行业规范、企业不断做大的推动力。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2013年开始,我国有很多医疗器械的并购案例,从兼并后的融合来看,大多都非常顺利就能整合,因为该行业每个细分领域各有特点并且大多并不干扰,快速整合使得企业收入及利润得到快速增长。例如新华医疗(600587,SH),近几年来内生增长维持在20%~30%,不断的并购提供业绩增量,实现了业绩连续多年的高增长。

      陈红彦认为,新医改的推动、政策的大力扶持,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可能。去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000亿元左右,预计在2016年左右将较现在再翻一番,成长前景巨大,同时,金融资本的涌入也将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每日经济新闻)

    ·上一篇 > 两部门:北京等7省市将试点设立外资独资医院 
    ·下一篇 > 云南白药回应“跨省约谈”:配合警方调查
    蓝戈首页 | 关于蓝戈 | 产品中心 | 新闻中心 | 商务合作 | 人力资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蓝戈医药用品(北京)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京)-经营性-2021-0003 京ICP备10200325号-1.